院长致辞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致辞

百年同济,百年机械。作为同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工科之母——机械,与同济大学一起走过了百年风雨,创造了百年辉煌。

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源于1912年6月同济医工学堂设立的机电科,1979年8月成立机械工程系,1987年4月升格为机械学院,2005年9月机械工程学院搬迁至嘉定校区,2012年3月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涵盖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大一级学科,以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精心打造和建设以 “自主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智能工程机械”、“城市建筑节能”和“城市城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特色的一流学科,获批建设自主智能机器人上海市未来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教授38人,副教授42人,优质师资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有本科生、研究生2000余人,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学科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形成了“宽基础、重实践、求特色、国际化”的育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结合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多年来一直秉承贴近工程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学研融合,学院拥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以及穿戴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住建部燃气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环境智慧低碳调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学院具有国际合作传统优势,以德国为起点,辐射欧洲,放眼世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与2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签订有交流项目或双学位合作协议,建设有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组织德国工业4.0夏令营、意大利冬令营、中欧博士生论坛等学术与人文交流活动。

 在百余年发展中,同济机械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并进,培养造就了一代代自强不息、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院必将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对接国家战略、应对时代挑战、对标全球发展,建设同济特色世界一流的机械与能源学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