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下午,我院ME论坛第十八届第七场讲座在开物馆101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柔软结构与机器人”。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唐一超教授。唐教授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天普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柔软机构,学术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Science Advances》、《PNAS》、《Advanced Materials》、《Soft Robotics》等顶级期刊。2019年获得洪堡学者,2022年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讲座开始前,唐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智能医疗机器课题组的概况,围绕着柔软机械,引申出柔软结构、医疗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专业方向。
本次讲座分三大模块展开。第一部分,唐教授讲解了储能结构与机器人,重点讲解了磁控对机器人设计的重要意义。他提出磁控机器人是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研究领域,并论述了磁控的无缆、精确等优点以及它在软体机器人上的应用,补充了卷绕结构的人工肌肉,继而讲解了关于磁控卷绕和磁控相变在医疗工程领域的应用
第二部分,唐教授以仿生结构与机器人为主题,提出柔软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的观点。柔软机器人是指由柔软材料构成、与人类的交互更安全、适合非结构化环境、具有高自由度和大变形能力的新型机器人。但在真实物理场景中,柔软机器人能量输出存在不足,缺乏储能机制。对此,唐教授提到通过普适性仿生结构设计实现柔软机器人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并展开讲解,从需求和难点角度出发,落点于双稳态刚-软耦合储能架构这一重要发展,为我们带来深刻启发。
第三部分是关于智能折展结构,唐教授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机械超材料。因为软体机器人因机身柔软往往伴随着大变形,所以需要组成模组全部或部分变“软”,以适应机器人大变形。为解决这个方法,唐教授指出通过引入人工结构,提高材料的大变形能力,并给予新的功能,即采用折展结构。通过揭示折展结构的变形机理,应用于结构设计来解决大变形难题,在发展新的折展结构的同时又发现来新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软体机器人的柔软模组。
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获取了关于智能医疗机器的相关知识,拓展了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让同学们收获颇丰。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ME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