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动态 - 正文

ME论坛丨ME论坛第十七届第九场讲座顺利举办

浏览量:来源: 时间:2023-05-04

426日上午,我院ME论坛第十七届第九场讲座于开物馆A10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讲人葛兴福(Ömer Sahin Ganiyusufoglu)是德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院士,同济大学顾问教授,青岛国际院士港顾问,201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葛兴福教授曾师从有未来工厂之父之称的Spur教授,于1985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起常驻中国工作,一直致力于中国机床行业发展。他在机床的设计、制造、管理及全球化经营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第一部分,教授首先讲述自己的经历,从德国到中国青岛再到上海和同济,因为这段经历,教授对于全球化的问题和挑战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他将目前面临的全球挑战归结为三个,分别是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增加的人口和日益减少的资源。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发展绿色能源,比如大力发展氢能等可持续清洁能源。更多的人口带来更繁重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车辆又加重污染的排放,因此我们需要更先进和清洁的交通工具。随着科技和生活的进步,工业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不断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述目前在环保和创新理论引领下的汽车工业。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传统的发动机为烧汽油的内燃机,目前电动发电机、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系统等类型的发动机正蓬勃发展。尽管传统的内燃机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绿色清洁的需求,但是教授也指出永远是市场决定的我们需要哪种发动机。其中,最受关注的氢动力系统,由于需要产氢、储氢、输运等等较长的流程和工艺,虽然氢动力系统很适合重型汽车,但是距离发展成熟上市还有五到十年的时间,其是一种未来能源。需汽油的内燃机确实已经被逐步淘汰,但是内燃机也可以燃氢,这也是一种清洁发动机。


紧接着,他从生产过程提出对未来汽车生产方式的一些见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可能出现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未来每个家庭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这就要求厂家个性化定制和发展。他畅想未来可能出现搭载不同动力引擎的汽车,相应的未来汽车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未来,不同的汽车部件生产公司可能位于不同的国家。未来可能会出现某条生产线中只有机器人,某条生产线只有人,当然还有人与机器人协作的场景。


最后,教授从个人角度直言对中国的喜爱,也喜欢和中国的合作。德国的传统工业比如机械、汽车等领域非常发达,而中国的数字化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他指出中国和德国完全可以合作,这不仅仅是中德双方的共赢,甚至其他国家也可以因此受益。


讲座结束后,现场多名同学对教授进行提问,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教授强调了系统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的重要。双碳目标,不只是减少碳排放,也需要发展低碳的材料,低碳的工艺,低碳的生产方式,以及低碳的生活。


最后,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德机械工程中心副主任闵峻英教授为葛兴福教授颁发了纪念品,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ME论坛圆满落下帷幕。